读者阿芸泣血吐槽,因为大姑姐毫无界限感,长期在娘家打扰,她实在忍无可忍,不得已向老公提出离婚请求。
按照两家的协议,婚前,公婆给小两口全款买了婚房,婚后,阿芸觉得公婆就老公一个儿子,她挺体谅二老的不容易,于是,一家人都住进了新房子。
谁知,大姑姐的丈夫长期在外地工作,她就卷着铺盖卷带着孩子直接住进了阿芸和老公的新房。这一住,就没有走的意思。
大姑姐从不拿自己当外人,在娘家蹭吃蹭喝,婆婆对闺女体贴纵容,阿芸一气之下,就把孩子丢给婆婆,出来上班了。
大姑姐依旧不识趣,丝毫没有搬走的意思,公婆装聋作哑,老公嘴上说着让他姐走,但背地里息事宁人,阿芸说她一刻也忍受不下去了。
01
阿芸的话未说完,群里已经炸开了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A:出嫁的女儿曾经也是婆家的宝,大姑姐毕竟是人家亲闺女,住的房子是爸妈买的,你的新家并不是你们小两口自己挣的,用人手段,吃人嘴短,彼此太计较,日子会越来越难。
B:大姑子老公不在家,她无依无靠,闺女恋妈很正常,真的不能希望长辈给钱,还要求绝对的自主权呀。给你买房子,帮你带孩子,就不能将就下老人?
C:她吃的喝的都是她爸妈的钱。你花5000块找个保姆,让公婆回家,啥事都没了。
D:要想什么都自己做主,两个人争口气自己买套房子。
在大家唇枪舌剑的辩论氛围中,阿芸道出了自己的困惑:婚前买房难道不很正常吗?他要是没房子,我会嫁吗?
我坐月子,她带着正值顽皮期的孩子在这里,我抑郁了,你知道有多崩溃吗?
关键是大姑子很抠门,在我家常住,只见她给我女儿买过一次东西,6根香蕉,母亲节,给自己亲妈买件衣服在淘宝上比对半天,50块的都心疼,但婆婆不介意。
我不是阿芸,对她的苦很难感同身受,所以,我也不劝她大度。只想就这个事情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阿芸的苦恼,在静水看来,其实是各种价值观混在一起,同时,家庭成员间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才会出现如此激烈的家庭矛盾。
仔细想来,真正能解决阿芸的苦恼,需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02
嫁出去的女儿,娘家到底还是不是你的家?
对于一个成年人,婚后就应该建立起必要的家庭界限感,成家后,父母的家就是父母的家,自己的家就是自己的家。
当然,对于一些独女家庭,父母的家也许可以永远都是自己的家。
就像阿芸的大姑姐,父母的家为何不能当成自己的家呢?一个成人,本该是回馈父母的年龄,却回到娘家,蹭吃蹭喝,就算父母无怨无悔,但我觉得也是不应该的。
更何况,父母和弟弟弟媳一起生活,这个娘家,就不是纯粹意义上父母的家,更不是你的家。
当然,父母心疼女儿,这是人之常情,人类的爱是向下流动的,不少父母,可以不计任何代价,无条件心疼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反哺之情就逊色了很多。
成年的人该有的自觉里,包括不轻易打扰别人的幸福,如果你的行为让父母为难,让其他家庭成员不爽,还从道德角度,硬将自己和这个家捆绑在一起,难道对于自己,不也是很痛苦的事情吗?
03
公婆买的婚房,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再说公婆,面对阿芸的强烈反对,之所以装聋作哑,应该存在和读者A一样的想法:
房子是我们给你买的,孩子是我们帮你看的,她是我们的女儿,吃喝都是父母的,你还有什么权利指责她?
老公之所以背地里息事宁人,也许骨子里存在这样的想法,她是我姐,我能怎么样?
一个家庭里,只有一位男主人和一位女主人,按照婚前协议,婚房是买给儿子的,属于父母的赠与行为,如果没有婚房,按照约定,两人也就不会结婚。
所以,阿芸以及老公才是这个婚房的主人,当然,不排除后期离婚时,此房产作为婚前财产的界定。
公婆不能因为儿媳嫁过来了,就改变原本应有的规则与意图。老人帮忙看孩子,小夫妻应该表示感谢,但这与他们是否是房子的主人,是两码事。
一旦界限分明,规则清晰,大家对待事情的态度也就变了。
如果大姑姐,离不开公婆,就像网友说的,可以回到自己的老房子,那里才是父母的家,女儿无论如何常住,阿芸都无权干涉。
但如果阿芸一方面离不开老人的帮助,又不想大姑姐在这里打扰,就需要向老公以及公婆表明态度,并拿出合理的方案,毕竟,一家人的情分最重要。
生活中的难题,从来不是非此即彼,完全可以有第三种选择。
04
父母对待儿子与女儿的观点与态度?
传统观念里,大部分父母觉得有儿子的地方才能称之为家,但对待子女的感情很少厚此薄彼,当然重男轻女的父母除外。
所以,大部分家庭,会将更多的财产留给儿子,更多的感情倾斜给女儿,这是当下很多家庭的现状,我家也不例外。
很多父母的观念里,生病养老都是儿子来管,可现实里,在医院跑腿的大多是女儿,论出钱,只要女儿有,大多很慷慨。
血浓于水,任何时候都是真理,阿芸,你要明白一点,媳妇就是媳妇,你不要期望婆婆宠你超过宠她女儿,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很难。
婆媳关系像极了居间合同,就是建立在婚姻关系之下的从合同,男人就是中间的纽带。
婆媳关系唯有平衡好,情感账户才会出现盈余,一旦针尖对麦芒,这种感情就会打折透支,如此一来,结果可想而知,彼此受伤,结怨不如结缘。
无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成人,保持该有的界限感和规则感是必需的,婆媳内耗,姑嫂对峙等家庭矛盾,大多是因为缺乏界限感造成的。
对待父母与公婆,对待子女与媳婿,切忌双标,双标意味着矛盾而混乱的世界观。
在家庭成员的相处中,不如多换位思考,双标往往暗藏着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危机,长此以往,哪里还有家和,哪里还有万事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