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在我们这一带,筱梅芳算是名人。
筱梅芳有40岁吧,面白无须,爱唱《贵妃醉酒》,传说神似一位名角。不过这里离京城有二千多里,谁也没亲眼见过名角,没亲耳听过他的戏,那这所谓的神似,无非是人们的臆想,或者直接是本人臆想而传播出去的。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处,大家都说好的,那肯定就是好了。
涂大材是“涂家鱼馆”的老板,愿意结交人,尤其愿意结交名人,有学问的朱夫子被说成是他朋友,画画儿的张刷子被说成是他朋友,自打和筱梅芳见过两面,他也会在人前说,唱戏的筱梅芳是我朋友!
不知道筱梅芳的职业是什么,只知道他跟几个兴趣相投的人每隔半月聚到汉江边一次,在一片宽阔地咿咿呀呀地唱半天。涂大材就是顺着空中百灵鸟般盘转的戏文找去,结识了他们。以后每次聚会,涂大材都兴冲冲地跑去,跟着忙前忙后。涂大材既不会唱也不会演,更不想学,说不为别的,就图听筱梅芳的一句“海岛冰轮初转腾”!
过了霜降,天就冷了,江风把脸吹得发青。涂大材见衣服单薄的人有些瑟缩,就说:“大家到我鱼馆唱吧,上午也没生意。”于是大家就去了。
涂大材让管事的小崔泡来一壶白茶,茶香氤氲,暖意融融中,大伙兒很是惬意地唱到了中午。涂大材把大家留下来,安排到最好的包间,提来老酒,上了红烧鳜鱼、沔阳三蒸、珍珠圆子等硬菜,最后上了一大盆鱼汤,这里的招牌菜。筱梅芳舀了一勺浓稠的白汤,轻轻吹了,含在口里,再缓缓咽下去,感觉口、舌、喉咙都融化在汤的鲜美里。
转眼就到了票友们的第二次聚会,大家来鱼馆又唱了一上午,正迟疑着走不走,涂大材豪爽地再次把大家推进了包间。鱼汤上桌时,筱梅芳建议:“咱们改成十天一聚怎样?”
下一次,大家再唱完,没看见涂大材的身影,筱梅芳还是带领着大家走进了包间,随后招呼小崔:“可以上菜了!”
“那您点菜吧!”
“就按每次涂老板招待我们的吧,鱼汤一定要有!”吃饱喝足,一行人就散了。
等涂大材回来,小崔说:“那帮唱戏的吃完没付钱就走了。”
涂大材说:“算我请客吧,他们也不是每天来。”
票友们每次来,在包间里边吃边说边笑,外面小崔急得直搓手。鱼馆的生意好,客人多得安排不下,有时一张桌子已经招待了两拨客人,而包间里这帮白吃的爷们,还叽叽嘎嘎地没完没了。小崔实在忍不住了,就跟涂大材说:“咱做的是生意,这白吃白喝的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涂大材微微叹口气:“我总不能拉下脸来把人赶走吧?”
小崔说:“既然是当朋友的,也得为您着想啊,可……”
涂大材摆摆手:“慢慢来吧。”
小崔说:“请神容易送神难,我看您怎么送神吧!”
下次再来,票友们唱完了照例要去包间。涂大材满脸堆笑地说:“这些天我店里的生意兴隆,全仰仗各位的捧场,很多客人就为白听戏才来这里就餐,所以,我想请大家就在大厅落座,边吃边唱上几段,让各位食客多些雅兴。我呢,也给各位一点辛苦费。”
“好啊好啊。”大家在大厅靠北墙的一张桌子前坐下,边吃,边一人一段地唱起来。
完事,涂大材给每人发了两块银圆。两块银圆可以买10斤猪肉了,大家都很高兴。筱梅芳提议:“从十天一聚改成五天一聚!”大家拍手称好。
如此唱了三次,这天唱完,是小崔提着钱袋子过来叮叮当当地给大伙儿发钱。筱梅芳说:“搞错了吧?喊你老板来!”
小崔说:“老板有事出去了,走时吩咐我每人发两个的。”
“发两个不错,是银圆,不是铜板呀。”
“我一跑堂的,手上只有铜板。”
“一个铜板只能买两份报纸,你是在打发叫花子吗?”筱梅芳把铜板往桌上一扔,众人也跟着把铜板叮叮当当地丢在桌子上。大家腆着肚子,气呼呼地出了鱼馆。
有人嗔怪着这个没数的伙计。筱梅芳说:“不管怪谁,这是他涂大材的店,也不必和涂大材说什么,咱今后不来唱了,想来白听戏的客人一少,鱼馆的生意就差,涂大材就自然明白错在哪里,到时候会像请祖宗牌位似的恭请咱们回去。”
票友们纷纷赞同。
时间一天天过去,涂大材让大家失望了,既没来道歉,也没来邀请。大家再聚,只有去江边。寒冬的江风料峭,没唱几句,大家都没了兴致,各自回家。
原来涂大材是个粗心的人呢,这么长时间他竟然没有意识到什么,该给他提个醒呢。于是,下次聚会结束后,大家就很有声势地从正午的涂家鱼馆前经过。挂着“涂家鱼汤”金字招牌的门前,一拨拨客人像鱼一样向里面游动,涂大材在门前朗声招呼着进店的每一个人。
筱梅芳提了提嗓子,边走边唱:“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高亢柔美的戏文像飞出去的一只大鸟,扑打着翅膀在空中盘旋回绕,这可是涂大材最喜欢听的那两句啊。
那一刻,大家都看到涂大材呆住了,但只片刻,涂大材就回过神来,目不斜视地跟在一批客人后面进了店。
筱梅芳望着涂大材的背影,舌尖上泛起了鱼汤的味道,腿不由自主地往前迈了一步。他一拍那条不争气的腿,同时听见身后一声叹息:“能有鱼汤喝就行了,可偏谈什么钱啊!”
“谁谈钱了,是涂大材非要给钱的!”
是啊,本来好好的,为啥偏要给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