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 七果小故事

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的创业故事(1)

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的创业故事(1)

鲁冠球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的常客,并经常名列前茅,是中国最会赚钱的“农民”。这位至今都带着浓重乡音的浙江老汉15岁辍学,开始做起了打铁匠,3年的铁匠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产生了狂热的爱好。他把一间农机小作坊打造成中国乡镇企业,并紧握万向集团的方向盘稳步前行,在数不清的桂冠和乡镇企业大多昙花一现的背景下,鲁冠球奇迹般地成为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作为中国最受尊敬的第一代企业领袖之一,鲁冠球还见证了万向集团从一个小工厂发展成为国内最大民营企业之一的全过程,只有初中文化的鲁冠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农民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

创业传奇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能够在商海的大潮里驰骋40多年屹立不倒,鲁冠球感慨万千。从四千元钱创业到每年几百亿元营业额,鲁冠球说:“这一切都是干出来的。我们农民过去因为穷受人歧视。后来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富起来,并且为这个社会干出点东西,才能被社会所承认。”

【第一桶金很难淘】

1945年,鲁冠球出生于浙江,父亲在上海的一家工厂工作,工资微薄,他与母亲住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鲁冠球居住的宁围乡与杭州市只有一江之隔,望着对面繁华的都市,他那时的梦想就是进城当一个工人,改变自己的人生。

在15岁初中毕业之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鲁冠球主动辍学。16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介绍到了萧山县铁器社。在3年的学徒生活中,他对每天接触到的各类机械工具都倾注了许多感情,技艺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1969年,鲁冠球得知国家批准每个人民公社可以开办一家农机厂的消息,立刻就去申请了,当时的他只有24岁。

后来,鲁冠球借了4 000元钱,领着6个农民共同建起了宁围公社农机厂。刚开始没有地方买原材料,他就蹬着一辆自行车天天过江到杭州,走街串巷收废旧钢材,为周围公社的农具提供配套生产,如饲料机上的榔头和打板,拖拉机上的尾轮叉以及柴油机上的油嘴,要什么生产什么。

此后的10年间,鲁冠球就是靠这种作坊式工厂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以及失蜡铸钢等各种各样的产品,艰难地完成了原始积累。到了1978年,农机厂竟然已有300人,年产值300多万元,厂门口更是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以及宁围失蜡铸钢厂等多块牌子, 1978年秋天,鲁冠球把宁围万向节厂更名为萧山万向节厂,也就是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在此期间,除了管理工厂以外,鲁冠球还办起了农场、养鳗场和蛇场。总而言之,只要是他觉得能赚钱、做得了的生意,他都想尝试一下。

发布时间:2019-07-15 关注: 来源:七果小故事
创业故事热点
  • 宝妈创业软文,如何从事软文创业
  • 宝妈创业软文,如何从事软文创业
  • 宝妈创业软文,如何从事软文创业我讲一讲,关于我自己的软文创业历史吧。今天跟大家分享,我们软文代写团队运营的心得体会,如何用2年实现从500到500万的突破!
  • 关注:690
  • 别说成功不容易,我卖大米就赚500万
  • 别说成功不容易,我卖大米就赚500万
  • 稻谷脱壳成米,一直以来是我国9亿农民的惯常做法。稻谷在农村加工成米,然后运往城市销售,这几乎是我国农民几百年来固有的加工和销售模式。
  • 关注:169
  • 曲向东不纯粹的商人
  • 曲向东不纯粹的商人
  • 放着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对话》、《大家》栏目的主持人不做,曲向东带着一群成功人士上路,奔波在沙漠和极地。痛苦了几年,这个生意终于上了轨道。 
  • 关注:125
  • 不沾伟人光!毛主席侄女下海来也,独家专访毛泽东
  • 重庆第一美女保镖
  • 重庆第一美女保镖
  •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保镖往往是高大威猛、出手不凡的壮汉,黑衣墨镜则是他们永远的装扮。而她,眉清目秀、清纯可爱,就像是校园里的一个普通女生;她身材高挑、美丽时尚,和所有
  • 关注:75
回顶部七果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