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 七果小故事

火柴大王刘鸿生的冒险创业故事

19世纪的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到这“十里洋场”来闯天下的,不但有外国的冒险家,也有中国的冒险家,其中就有一位名叫刘维忠的浙江定海人。他在上海宝善街开设了一家供人看戏饮茶的“丹桂茶园”。凭着他在上海滩混的好人缘,把三教九流都应酬得满意了,所以生意还算兴隆。他的儿子刘贤喜,经人介绍,在招商局的轮船上做总账房,除了每月优厚的薪水,还经常利用轮船往来的便利条件夹带私货贩卖,从中牟利。因此,刘家十来口人在上海的生活,远远超过温饱有余了。
1888年,按当时的说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吉年。就在这一年,刘贤喜的儿子出世了。祖父刘维忠喜出望外,认为这个生在大吉之年的孙子,将来一定能够大展鸿图,前途无量,所以给孙子起名“鸿生”。

小鸿生长得浓眉大眼高鼻梁,刚开始念书,就显出过人的聪明,功课总是全优,深受父母宠爱。不幸的是,小鸿生7岁那年,父亲突然病逝。尽管哥哥继任了轮船账房的职务,收入却大大减少了;同时,由于祖父年迈,茶园的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全家十几口人生活顿时紧张起来,不得不靠上当铺当东西来补贴家庭日用。

小小的刘鸿生,每当看到母亲的一脸愁容,心头就蒙上了一层阴影,体会到了艰难的滋味。

虽然家中交学费已经十分困难,母亲仍然不愿意让聪明好学的儿子失学。她想方设法,让刘鸿生继续读书。刘鸿生13岁进圣约翰中学,4年以后又进入圣约翰大学深造。他发愤苦读,各门功课一直名列前茅,不但可以免交昂贵的学费,而且每月能领到奖学金。

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使刘鸿生不得不提前结束他的求学生涯。大学二年级时,美国校长决定送他到美国去学习神学,学成回校担任牧师兼教英文。这样的机会,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求之不得的,然而刘鸿生却有自己的主见,他不愿学神学,当牧师。培养他上学的母亲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牧师。刘鸿生拒绝了校长的安排,结果竟被开除学籍。

18岁的刘鸿生,被迫走上了谋生的道路。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当过教员,当过翻译,虽然能维持生活,但他总觉得这些职业不符合自己的志向。

1909年,刘鸿生经友人介绍,进入英商开平矿务公司上海办事处当“跑楼”,也就是跑茶楼推销煤炭的推销员,因为当时上海的煤炭交易都是在茶楼里进行的。他腿快嘴勤,态度和蔼,不欺不骗,及时供货,很受用户欢迎,使开平煤炭在上海能够畅销。

不久,他就被委任为开平公司驻沪售品处的一号买办。公司还与刘鸿生签订了为期30年的经销合同,规定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到南京浦口的广大区域,为刘鸿生的独家经销范围。后来,又把运输煤炭的任务也交给刘鸿生,刘鸿生获得的利润也就更大了。

短短几年时间,刘鸿生成了友洋财的“煤炭大工”,不但积累了100多万两银子的资产,而且积累了开拓市场的实际经验。但是他也深切地感到,中国人总是被外国人看不起,总是要受外国人的气,而这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工业,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作为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他决心为国为民做点事——创办中国的民族工业!而他所有的资金和经验,正好成了他创办民族企业的坚实基础。

刘鸿生:火柴大王

1919年,刘鸿生迈出了第一步——在苏州创办鸿生火柴公司。

刘鸿生首先选择火柴工业,是经过认真考虑的。长期以来,中国人是用火石、火镰取火的,直到19世纪中期,才开始使用从欧洲传来的火柴,所以过去中国人把火柴叫做“洋火”。

1879年,广东佛山县出现了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巧明火柴厂,此后几十年中,中国人虽然办了不少火柴厂,但由于原料贵、税收重、技术落后,竞争不过进口火柴,大半都垮台了。刘鸿生的岳父叶世恭,就在上海开着一家燮昌火柴厂,处境也很艰难。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帝国主义忙于战争,输入中国的商品,包括火柴数量都大为减少;加上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人民奋起抵制日本货,提倡国货,全国各地又兴起了办火柴厂的热潮,在短短几年中,全国的火柴厂就增加到100多家。

刘鸿生也认为,投资办火柴厂,机器设备简单,大部分工序是手工劳动,所需资金少,风险也就比较小;同时,火柴又是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又低,销路不成问题,经营得好,一定能获得高额利润。

鸿生火柴公司实行的是股份制,刘鸿生任总经理。因为上海已经有了5家火柴厂,所以他决定将鸿生火柴公司的厂址定在苏州。

经过紧张的筹备,1920年11月卫日,鸿生火柴公司正式开工生产。这标志着刘鸿生已经从一个洋买办转变为民族企业家。当时全厂拥有各式设备40余台,职1700多名,每天能生产火柴40多箱。然而,由于产品质量不过关,被用户称为“烂糊火柴”,结果连年亏损。同时,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洋货卷土重来,剧烈的竞争再次使大批民族工业濒临破产。刘鸿生岳父经营的老牌的燮昌火柴厂也在1924年被迫停业。

尽管鸿生火柴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但刘鸿生还是以一个企业家的魄力,毅然将燮昌火柴厂接收下来。这不但使他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而且还大大扩充了自己的生产能力。

工厂扩大了,可产品质量的提高仍然是一个难题。刘鸿生深知,要扩大销售,扭亏为盈,不解决火柴生产上的关键——化学配方问题是不行的。那些日子里,他常常一连几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查阅有关火柴生产的各种资料,对于火柴生产全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基本上都能把握住了;可就是这个化学配方问题,由于外国人封锁资料,他始终不得要领。

刘鸿生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攻克这个难关。这时,有人介绍他认识了沪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化学博士林天骥。两人一见如故。刘鸿生对林天骥诉说了自己办火柴厂缺乏人才的难处,并当场决定聘用林教授为总工程师,聘金每月1000银元!林天骥一来为刘鸿生振兴民族实业的精神所感动,二来如此之高的聘金,在中国企业界中也是少有的,所以欣然答应下来。

林天骥到厂后,在刘鸿生的支持下,和技术人员一起,经过半年多的试验研究,采用高强度的胶粘剂,解决了火柴头受潮脱落的难题;并购置磨磷机,提高了赤磷面的质量。改进后的鸿生火柴,头大,发火快,火苗白,磷面经久耐用。此后,他们又对生产技术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进,火柴质量一再提高,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鸿生成为众口一词的名牌产品,不但在国内成了抢手货,而且远销越南等地,一度还打入了南洋市场。工厂的利润也逐年上升。
发布时间:2022-06-28 关注: 来源:七果小故事
创业故事热点
  • 90后大学生打工挖掘出网店商机的创业故事
  • 四家网店,其中两家皇冠店,年销售额超500万元……创业者不是商场拼杀数十年的“老江湖”,而是90后大学生。他就是华东交通大学09级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邱长生,刚大学毕业
  • 06-28
  • 火柴大王刘鸿生的冒险创业故事
  • 火柴大王刘鸿生的冒险创业故事
  • 19世纪的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到这“十里洋场”来闯天下的,不但有外国的冒险家,也有中国的冒险家,其中就有一位名叫刘维忠的浙江定海人。他在上海宝善街开设了一家供
  • 06-28
  • “80后”美女老板回乡创业打造“花果山”的故事
  • 当自媒体遇上米线的90后小姑娘创业故事
  • 当别人还在思索微信自媒体如何盈利时,1992年出生的刘大白已经凭借自媒体实现月入两万元以上。而当微信自媒体人开始思考如何转型时,刘大白已转战传统餐饮业,她的米线店才试运营
  • 06-11
  • GDP狂热追求者达康书记适合创业吗
  • GDP狂热追求者达康书记适合创业吗
  • 《人民的名义》播出后,达康书记一夜爆红、圈粉无数,轻松坐上天朝网红的头把交椅。作为一个颜值不是最高、演技也不是最棒的中年老男人,达康书记之所以能够迅速蹿红,除了他“霸
  • 06-11
  • 海南小伙种蘑菇建蘑菇工厂的创业故事
  • 海南小伙种蘑菇建蘑菇工厂的创业故事
  • 是什么样的产业,能让人义无反顾投入全部家底?是什么样的工厂,甚少工人进出却又井然有序?是什么样的场景,让进厂参观的人都大呼新奇?海南省澄迈县的创业小伙冯琪平给出的答案是
  • 06-11
回顶部七果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