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烟王”到“橙王”;顾雏军“十大经济人物”到“帝国崩塌”;郑俊怀“乳业教父”到“争议不断”;还有冯鑫由“暴风主宰”变成“身陷风暴”。
从“红塔山”到“暴风”,1999到2019,相似的一幕跨越20年依旧在上演。
有人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可商业从何时开始被矗立在了“河边”?
商业大败局中,悲剧和红线从来蹊跷板
可怜吗?可怜。
1979年,褚时健成为玉溪卷烟厂厂长,用了8年时间将玉溪带到了中国烟草行业第一的位置,1995年9月,任云南红塔集团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同年12月,他唯一的独女在狱中自杀,1999年因巨额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生。
顾雏军,1989年30岁的他以顾氏循环理论为基础,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声称比传统制冷剂节能10%~35%。
结果他的研究生导师亲自拆台:顾氏循环是骗人的!顾雏军就是“哗众取宠,糊弄外行”。为了证明自己,顾辞掉学校工作,创办了一家制冷剂公司,开始生产空调。
用了15年时间到2004年,旗下的空调产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结果却因同年香港中文大学金融教授郎咸平《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一文被打落谷底。
虽然今年4月顾雏军再审案宣判,量刑改判有期徒刑五年(已执行完毕),但在法律面前没有大错、小错,只有错与没错。
可恨吗?可恨。
郑俊怀,现任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3年-2004年间,任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
据野马财经《潘刚、郑俊怀20余年师徒恩断,伊利两任掌门人迎决战时刻》一文描述:
“2004年,伊利独董俞伯伟公开质疑郑俊怀违规投资国债等一系列问题,当时有报道称,郑俊怀一直将国资伊利看成个人的企业,通过各种非法的方式试图控制公司。
2004年12月,郑俊怀被捕入狱,以分别挪用伊利集团1500万和150万,购买伊利社会法人股票,犯挪用公款罪,郑俊怀被判刑6年。
2008年,因两次减刑提前释放。”
2018年争议再起,伊利又实名举报郑俊怀,一时又将双方推上了舆论的风口。
郑俊怀的可恨还不止与此,据新浪财经《伊利举报前董事长郑俊怀:抹掉2.4亿犯罪事实假减刑》一文指出“郑俊怀服刑期间住宾馆、可以随时回家等种种行事,并且指出在经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查实、证据链完整,当事人供认不讳、随时可以提起公诉的,是郑俊怀挪用2.4亿元公款的犯罪事实,并质疑为何只选择挪用公款1650万作为判决依据?”
当然,我们在这里不做任何猜测,只是以媒体报道来看,郑俊怀如此践踏红线,在商业上走向失败也将是必然。
最后,加上刚刚出事的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纵观国内外商业历史,像他们一样的“商业娇子”倒在不该倒的地方案例还有很多。
商业大败局的成因多种多样,有经营不利、有视野短浅、有盲目扩张,但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触碰规则红线。褚时健、顾雏军、郑俊怀、冯鑫都是如此,所以这已经无关“可怜或是可恨”,这无异“火中取栗”。
科技都要实干,商业不需要撒谎
红线之外呢?如果说红线之外还有什么能绊住企业,那么“造假”也一定是其中之一。
1、成是因为真技术,败是因为假专利、假技术
华为为什么会有现在的成功,在于专利、技术,手握全球最先进5G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年投入超150亿美元科研经费;2018年全球专利申请数量5405件全球第一,拥有这些的华为没有理由不成功。
成是因为专利、技术无疑,败也是因为专利、技术?
其实抛开商业不商业,弄虚作假放在任何地方都不该原谅,就像目前正处于风口浪尖的“专利造假”,孙小果案牵动了全国舆论的关注,据公众号《个案说法》报道,“其中关键点是一个毫无专业背景的人,却通过“联动锁紧式防盗窖井盖”申请专利,并且获得减刑”。
在刑法中确有规定“服刑人员获得发明专利可以得到减刑等奖励”。但“专利”居然“沦落”成罪犯减刑的工具,当然这与政策本身无关,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政策的关键在于执行者,就像刀具一样,刀具没有“善恶”,但使用者有。
是不是个案我们无法判定,但有一就肯定有二。
在新浪新闻《伊利质疑郑俊怀减刑:大专学历却发明节水设备获专利》一文中披露:
“在郑俊怀入狱一年内,同样通过“发明”“节水专利设备”专利减刑,而郑俊怀与孙小果一样,从未有过相关学科背景,在入狱之前也从未从事过相关工作,却都能在短时间内发明专利”,这样事情值得深思,是入狱之后突然“茅塞顿开”,还是在狱苦心专研,然后“皇天不负有心人”?
孙小果与郑俊怀的行为,往小了看“只是”一次专利造假,往大了说却是对国家法律法规的严重挑衅,国家提出相关“专利减刑”是为了鼓励相关服刑人员积极向上,却被有心人士恶意利用,成为他们“牟利”的工具。
2、商业没有彩排,现场直播中的竞争需要法律和道德守候
“人生如戏”不过只是一句调侃,有人却拿他当成了真理,并且还付诸行动。特别在商业领域,通过诽谤、欺诈、勒索等手段抑制企业,进行不正当竞争,以为即便被抓,不过是“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就像孙小果、郑俊怀,一个在出狱之后改名换姓,变身“李总”;一个重操旧业成为CEO,两者皆是以“闪电般”速度完成入狱、减刑、释放、“东山再起”,却又一而再再而三的践踏脚下的红线,当真以为自己是隋唐英雄?
在市场经济越发透明,行业发展越发清晰的现阶段,还以如此拙劣的手段来实现目的,法律和道德都不会允许。
目前孙小果已经被相关部门扫黑放倒,可还有相同性质的嫌疑人依然在外逍遥,等待法律的制裁。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就像去年3月伊利经历的“造谣”风波,网传“伊利董事长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短时间内给伊利带来了巨大影响,搜狐网报道,“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有策划、分工明确的网络谣言案”,从而给企业本身及投资者带去了巨大损失,这便是不正当竞争的典型。
近年来,中央多次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做出指导,要建设竞争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当然仅仅依靠政府也远远不够,维护良好的法治化商业环境需要包括企业、个人在内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确保“伊利事件”不会在其它企业再次上演。
小结
无论是触碰红线还是无视道德,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已经无法被容忍,特别是那些致力于打造“传奇”的商业“娇子”们,可以看见但凡有过前因的都不会有“好果”。
还是那句话在法律与道德面前没有“大错与小错”,只有“错与没错”。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高级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5钛媒体、界面、虎嗅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