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 七果小故事

不上一天学照样读剑桥

  我没有高中毕业证,也没有全A的成绩单,但现在是剑桥大学法律系三年级的学生。从8岁到18岁我一直接受家庭教育。上剑桥之前,我也申请过其他大学,对方的回复通常是:“你是不是忘了填写受教育情况这一栏?”没有哪所大学愿意培养一个小学都没有上过的人。但剑桥很棒,它非常开明,认可了我在“开放大学”取得的资历。

  其实,让我接受家庭教育并非父母的初衷。8岁时,我所上的小学意外倒闭。当时不是学校招生的日子,爸妈问我是否愿意接受家庭教育,我答应了,并且喜欢上了这种方式。

  家庭教育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枯燥。并不是每天都在家里,不和其他人接触。正常上学的孩子每天在学校里也只是待6小时。两者唯一的区别在于我的6小时不在学校,而是在任何可能的地方。

  我父母给予我和弟弟充分的自主权。他们并不直接管教,只是监督我们。这种监督也不是很严格。我们从来没有最后期限、没有考试、没有作业,甚至没有时间表,但我有自己的安排:可能周三一天什么都不干,但是整个周末都在学习。我可以远足穿过雪墩山峰国家公园。也可能待在同一个角落读上两礼拜的书。在家庭教育刚开始的日子里,我一连好几个月都整天看肥皂剧和玩电脑游戏,不过我很快就改正过来了。

  我对南极洲充满兴趣,于是妈妈鼓励我多多了解,她还带我们去博物馆。公立的课程只适用于学校——我父母当然不会按那个来。他们会让我们明白自己需要学些什么,比如法语和数学。我们有个法语家教。每周来一次。我受的教育就是寻找出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然后据此找出相关的书、网页或是博物馆。我发现学术性的机构——比如英国南极研究会和科学博物馆总是出乎意料地乐意回应像我这样10岁左右的爱好者。我很欣赏自由。如果我对政治感兴趣,那我会接触比学校教育所规定的更广更多的内容。接受家庭教育的孩子从来不厌学,因为他们能学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我并不是独自一人学习。我们有一个小组,大概10~15人,大家通常一起做科学实验或者结伴去博物馆。据估算,全英国每年大概有5到8万孩子在接受家庭教育。而且还有个帮扶机构——另型教育组织,它负责组织当地的学习小组,提供咨询。从16岁起。我花了两年时间学习“开放大学”课程。它们能帮助我申请上大学。像其他人一样,在被录取之前,我也要参加全国性的法律资质考试。

  不了解家庭教育的人会认为我们缺少社会经验。这不是个问题。我跟周围的同龄人交朋友,我还去一所音乐学校上课。在那里也结交了朋友。由于缺乏学校教育自然提供的社交环境,不得不在社交方面更加积极。

  18岁以前。我唯一参加过的考试是音乐理论5级考试——但在剑桥,我很快就习惯了考试。在这里。导师要求我们每周都写一篇论文。在教育方面,缺乏传统的分数衡量也有其不足之处。有的大学很明显不看好我的申请。但是我有很丰富的工作经验。因为我能边学习边出去工作。

  我不认为家庭教育是完美的,它只是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恰好我从中受益颇多。使我在大学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
发布时间:2019-07-05 关注: 来源:七果小故事
校园故事热点
  • 北大女硕士婚外情自杀不上床就别见面了
  • 北大女硕士婚外情自杀不上床就别见面了
  • 2020年2月3日,北京大学2016级女硕士(在读)已结婚的王慕雪因自杀抢救无效在山东肥城去世,她年仅3岁多的孩子就此失去了母亲。 此前她曾留下了一封遗书,细述了她为什么会
  • 关注:73
  • 还会有人打手心?
  • 还会有人打手心?
  • 我上小学那时候,小六毕业班就有两种:“升学班”和“放牛班”。“升学班”,顾名思义
  • 关注:72
  • 黄蓉在第957天离开
  • 黄蓉在第957天离开
  • 同桌李小涛是个学习一般的男生。我们都喜欢看武侠书。我还千辛万苦让父亲帮我在家里系了个沙袋,每天对准它打,打到手上有一点点微微的血痕,便跑去学
  • 关注:65
  • 工科女生杨玉环之情事
  • 工科女生杨玉环之情事
  • 和男友分手后,杨玉环性格变得孤僻了很多,她不再爱说话,也不再去商场购物,不再和同事一起去嗨歌……周末也是一个人闷在家里。她的生活频率好
  • 关注:62
  • 信纸上的旧时光
  • 信纸上的旧时光
  • 时光,缓缓流淌在泛黄的信纸上。一沓一沓的,薄薄的写起来沙沙作响的信纸,承载着我们青春时代最隐秘最美好的记忆。生活中的春花秋月和脉脉流沙,一一抒发在笔下,在相传和等待中
  • 关注:61
回顶部七果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