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 七果小故事

秦孝公之后秦国有几任国君?他们分别有什么历史事迹?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风起云涌,对土地人口的争夺,屡屡不止,强国与强国之间的斗争也是愈演愈烈。在这样一种外部环境下,一个小国,却已经开始了变法改革,将国力逐渐的提升上来,这个国家就是秦国。

  秦国是在秦孝公时代实行变法图强的,但是在秦孝公之前的几任君王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些微的改革的征兆。秦孝公在位,广布消息,希望求得改革人才,强大秦国,以免遭受其他大国的侵袭。卫国人卫鞅慕名而来,到了秦国来一展雄才。秦孝公重用卫鞅,将改革变法的重大指挥权全权交给了卫鞅,卫鞅在秦国的地位和权力就越来越大。

  当然秦国在进行了变法改革以后,效果显著,秦国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新面貌。这一切的功劳都是卫鞅,还有秦孝公。而卫鞅也因为变法取得了重大成效,影响巨大,被人们称为商鞅,这次变法也被称作是“商鞅变法”。

  秦孝公在位时期,一共就实行了两次变法,变法的范围一次比一次广。但是秦孝公还没来得及实行第三次变法,就驾鹤西去了,继任他的王位的人就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嬴姓,赵氏,名驷,于公元前337继位大典,那年他只有十九岁。十九岁在现在看来还是未出社会的年纪,可是秦惠文王在这个年纪就要承担起领导一个国家的重任了,他的第一个敌人就是父亲重用的商鞅。

  商鞅在秦孝公时期受到重用,一揽变法大权,之后变法成功,商鞅在秦国的地位和权势就越来越重。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任,他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年,在秦国朝中的地位和名声,远远不如商鞅。在这样的情况下,秦惠文王可以说是很难服众的,但是商鞅这颗毒瘤不可不除。为了镇压众人,在朝中立威,秦惠文王决定拿商鞅动手,震慑大家。一来是因为商鞅在朝中的地位和权势确实威胁到了王权,二来是因为秦惠文王一直不喜欢商鞅,曾经的老师也因为商鞅而受了刑罚,他和商鞅本来就是不合的。后来商鞅在秦惠文王的逼迫下,不得不选择回到卫国,但是商鞅这种有才之人,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就一定要除去,否则他帮着别人来害自己怎么办?所以,秦惠文王派人追杀商鞅,商鞅带着自己的一批手下匆忙出逃,最后战死沙场。秦惠文王的将领们将商鞅的尸体带回来,为了警告众人,秦惠文王做了一件极其缺德的事情,就是将商鞅的尸体给车裂了。车裂是古代的一种刑法,就是用绳子将人的四肢和脑袋给捆着,将绳子的另一头牵在马儿身上,最后让马儿往五个不同方向跑,人的身体就会因为绳子的拉扯而变得四分五裂。

  秦惠文王之后就是秦武王,秦武王是一位英年早逝的秦王,他死的时候仅仅只有23岁!秦武王,嬴姓,赵氏,名荡,于公元前310年继位。关于秦武王的一生,最值得一说的是他的性格和他的死因,因为这些都极具个人特点。秦武王自幼就孔武有力,崇尚武力的他自然有着一股君王的熊心,他一继任就想带着军队攻打韩国。和秦惠文王一样,这对父子在继位之后似乎都特别喜欢把从前受宠的老臣给赶走,他父亲赶走了商鞅,还杀了商鞅,而秦武王则是赶走了张仪。都是秦国的人才啊,动不动就给逼走了。秦武王喜欢武士,凡是有武力的家伙,他都喜欢,还会重用他们。而秦武王的死,就跟他的这个爱好脱不了干系。秦武王的脾性就像是一匹烈马,桀骜不驯,他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比自己还要厉害的人,看到强壮的人就会忍不住要和别人比试。他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由于用力过度,双眼充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就死了。

  在秦武王之后直到秦始皇时期,还有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这几位秦王。

发布时间:2019-07-11 关注: 来源:七果小故事
历史故事热点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帝元姑娘简介 元姑娘为什么能
  • 刘邦为何不杀吕后?刘邦和吕后的关系如何?
  • 朱元璋幼时生活 朱元璋所作打油诗为何?
  • 曹丕的皇后是谁?曹丕皇后怎么死的?
  • 曹丕的皇后是谁?曹丕皇后怎么死的?
  •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所谓英雄配美人。既然英豪不少,那么在那个动荡的时期,自然也少不了与英雄相配的美人了。所以三国英雄不少,美人也多。
  • 关注:103
  • 陶侃搬砖的故事
  • 陶侃搬砖的故事
  • 晋朝有名的陶侃将军,在平定了苏竣之乱以后,因功封了大官,过起了文官似的生活。日子一久,陶侃觉得不能像这样养尊处优,把身体都荒废了。
  • 关注:101
回顶部七果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