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 七果小故事

赵惠文王在位时有何作为?对赵惠文王的历史评价

  赵惠文王生于公元前308年,于公元前299年成为赵王,继位赵国的王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前任赵武灵王就委任肥义为赵国相国,辅佐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就是那个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的赵王,就是他让赵国强大起来的。赵惠文王能够继位,多亏了父亲能够退位让贤啊,是的,你没有看错,赵惠文王可不是在他父亲死了以后才继承王位的,而是在赵武灵王还健在,并且还是壮年的时候就继位的。要是说起这件事的原因嘛,大概是赵武灵王看惯了王室子女为了争夺王权而互相残杀吧,他不希望自己死后也出现这样的状况,便想着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将儿子送上王位,还可以看一看儿子当王当得怎么样。

  赵武灵王早早的就退位,却是让大儿子赵章心里很不爽,只因为赵章原本是太子,既没有犯错误,也没有什么恶劣的品行,无辜被赵武灵王废去了太子封号,转而封给了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于是,在赵惠文王继位的第四年,这个大哥忍不住了,就和臣子田不礼密谋了沙丘之变,让人大为吃惊的是,参与这件事的人还有赵武灵王。赵章起兵造反,杀死了赵惠文王的师父兼相国肥义,赵惠文王派公子成和李兑发兵镇压了这次叛乱,还杀死了赵章和田不礼,并将参与此事的赵武灵王囚禁在沙丘的主父宫,活活饿死了赵武灵王。

  也许有人会觉得赵惠文王很残忍,连自己的父亲也不放过。但是,这是事出有因的,赵武灵王早早退位,却是为了要建立一个二元政治。可是,赵惠文王继位以后已经深得人心,赵武灵王在朝中没有追随者,也就没有实权,他想自己管理赵国的军事,而赵惠文王管理赵国的政治。肥义听说以后,大大训斥了赵武灵王一顿,他说,赵武灵王太贪心,若是国家出现了两位君王,那大臣们必然会分成两派而互相争斗,赵国内斗有什么好处呢?其他国家可趁机攻打赵国,赵国不团结,必然溃败。古往今来都没听说过一个国家有两个王的,既然您都放手了,而赵惠文王也干得好好的,您又何必放不下呢?

  赵武灵王听不进去,觉得自己遭受了背叛,想起大儿子曾经的好来,觉得大儿子很吃亏,就想将代郡封给赵章,让赵章在代地称王。赵武灵王的做法,完全就是要赵国自取灭亡,赵惠文王不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只能大义灭亲,守护赵国百姓安宁。听说父亲已经死了的消息,赵惠文王流着泪吩咐下去,厚葬了赵武灵王。

  赵惠文王和赵武灵王的英勇神武相比有些不同,赵武灵王在军事上很有天赋,自己也很擅长骑射,可是赵惠文王在行的却是任用贤能之人。就是说,赵惠文王是个能慧眼识人的君王,他知道每个人擅长什么,将钉子钉在合适的位置。在赵惠文王统治时期,他曾任用了乐毅和平原君两个有才能的人为相国,拜机智的蔺相如为上卿,封勇猛的廉颇和赵奢为将。廉颇在攻打齐国以后,扩张了很多赵国的领土,赵国强大起来,使得秦国长达十年时间不敢东出而攻赵。

  古往今来,只要是明君,就一定会有一条相同的特征,那便是善听忠言,善于纳谏。拥有这种品质的君王,那必定是心胸宽广的王,对大家所提出来的建议也能够听得进去。赵惠文王最大的长处就是这个,他善用人才,对外用国力和道理好好和诸侯国交往,对内则减轻民众的负担,使得“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而且,在赵惠文王时期,还发生了完璧归赵以及负荆请罪这样的故事,都说明了赵国的实力是非常“长远”的实力。

发布时间:2019-06-28 关注: 来源:七果小故事
历史故事热点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帝元姑娘简介 元姑娘为什么能
  • 刘邦为何不杀吕后?刘邦和吕后的关系如何?
  • 朱元璋幼时生活 朱元璋所作打油诗为何?
  • 曹丕的皇后是谁?曹丕皇后怎么死的?
  • 曹丕的皇后是谁?曹丕皇后怎么死的?
  •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所谓英雄配美人。既然英豪不少,那么在那个动荡的时期,自然也少不了与英雄相配的美人了。所以三国英雄不少,美人也多。
  • 关注:103
  • 陶侃搬砖的故事
  • 陶侃搬砖的故事
  • 晋朝有名的陶侃将军,在平定了苏竣之乱以后,因功封了大官,过起了文官似的生活。日子一久,陶侃觉得不能像这样养尊处优,把身体都荒废了。
  • 关注:101
回顶部七果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