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 七果小故事

顺治帝为什么要出家?

一国之君生死成谜,究竟是身染重病,英年早逝?还是痛失所爱,出家为僧?清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帝王——顺治帝,历史究竟该如何记载他的存在?是半途夭折的有为皇帝,还是为情所累的痴情丈夫?  
皇帝出家  
清顺治十七年(1660),顺治皇帝最疼爱的董鄂妃病逝。看似简单的生老病死,却诱发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争执。  
董鄂妃归天,对于顺治帝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打击。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然而,当顺治帝逐渐成为历史的时候,却传出了这样的说法,而且这个说法一直流传至今:由于爱妃年少离世,顺治帝伤心欲绝,顿而参透红尘,毅然决然选择了剃度出家。某一晚,顺治帝梦到董鄂妃栖身五台山,便披上袈裟到五台山清修,直到康熙五十年(1711)左右圆寂。而所谓的天花致死,不过是清廷为了遮掩“家丑”而撒的弥天大谎而已。  
皇帝没有死,而是到了五台山修行。这着实有些匪夷所思,可在《顺治演义》《顺治与康熙》等书籍中,都有相关记载。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书籍大多是野史,或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可信度不高。  
顺治帝究竟有没有剃度,又是否在五台山清修,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无法解开的谜团。  
长期以来,学者们都在各种史料中寻求真相。在《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年谱》、《旅庵和尚奏录》、《北游集》等佛教资料中,记载着别样的真相:顺治十七年(1660)秋季,也就是董鄂妃病逝后不久,决心斩断尘缘的皇帝在宫中进行了净发仪式。为其举行仪式的,是来自湖州(今浙江吴兴)报恩寺的和尚茆溪森。然而,当报恩寺的主持玉林琇得知此事后便极力阻拦,并以烧死茆溪森威胁皇帝断了出家的念头。一番混乱之后,顺治帝最终选择了蓄发留俗。这样看来,顺治帝曾经剃度皈依佛门有史可循,到五台山出家倒是有些蹊跷了。  
生存还是死亡  
事实上,所有的疑点都集中在顺治帝是否在十八年病逝,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出家五台山之说便不攻自破,反之,这一切就都成了谜。  
清朝皇室遗留的《实录》中有这样的描述:“顺治十八年,辛丑,春正月,辛亥朔,上不视朝。免诸王文武群臣行庆贺礼。孟春时享太庙,遣都统穆理玛行礼。壬子,上不豫……丙辰,谕礼部:大享殿合祀大典,朕本欲亲诣行礼,用展诚敬。兹朕躬偶尔违和,未能亲诣,应遣官恭代……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从这段记载中不难看出,从十八年(1661)正月初一开始,顺治帝的身体已经抱恙,经常缺席一些重要典礼和朝政大事,这种糟糕的状况一直维持到正月初七的零点,顺治帝晏驾。  
此外,在《圣训》和《玉牒》当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只不过在顺治帝晏驾的具体时间以及逝世原因上有所不同。遵循这些历史资料的记载,顺治帝在十八年逝世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然而,《实录》等清史资料,也不可避免地遭到怀疑。怀疑者总是抱着这样的历史观念:史官难以在当事之时保证绝对的客观,他们毕竟要先维护皇家的颜面。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顺治修行五台山就可能是事实,而清廷留下的史料,不过是保全皇家颜面的一种手段罢了。  
时至今日,关于顺治帝出家依旧有两种声音:一是顺治皇帝的确于十八年病逝,他也确实是个热衷于佛教的君主;一是顺治皇帝根本就没有病逝,而是在十八年离开皇宫,到了五台山修行。  
历史的真相始终只有一个,学者们的争执却形态各异。顺治皇帝究竟是否在五台山出家,只能等待学者们在繁复的答案中找到那唯一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0-07-06 关注: 来源:七果小故事
历史故事热点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帝元姑娘简介 元姑娘为什么能
  • 刘邦为何不杀吕后?刘邦和吕后的关系如何?
  • 朱元璋幼时生活 朱元璋所作打油诗为何?
  • 曹丕的皇后是谁?曹丕皇后怎么死的?
  • 曹丕的皇后是谁?曹丕皇后怎么死的?
  •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所谓英雄配美人。既然英豪不少,那么在那个动荡的时期,自然也少不了与英雄相配的美人了。所以三国英雄不少,美人也多。
  • 关注:103
  • 陶侃搬砖的故事
  • 陶侃搬砖的故事
  • 晋朝有名的陶侃将军,在平定了苏竣之乱以后,因功封了大官,过起了文官似的生活。日子一久,陶侃觉得不能像这样养尊处优,把身体都荒废了。
  • 关注:101
回顶部七果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