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
早年间,天津卫有一习俗,叫“文官点主”,嘛意思啊?
卫里人去世,要在灵堂设写有“某某之主位”的牌位。这个“主”字要少写上面那一点,写成“王”字,出殡前请一位“文官”拿朱砂笔补上这点。据说,这样阴曹地府才肯接纳死者的亡魂,这就叫“文官点主”。这个点“主”的“文官”,必须是有学问或声望的文人,而且手中的“笔”要干净,没写过“斩立决”杀人的。
那会儿,卫里能点这个“主”的没几人,夏先生算其中一位。他不但做过清朝的二品大臣,而且还是大书法家。因此,卫里但凡老人去世,主家都会请夏先生点“主”。
民国二十六年秋,夏家来了个跑腿儿的,说主家老太太过世了,后天出殡,想请夏先生去点“主”。管家回应说:“你把地址留下就行,夏先生的规矩你知道吧?”跑腿儿的点了点头,夏先生的规矩,就是甭管有钱没钱,主家一定要“干净”。
夏先生知道这事后,对管家说:“按老规矩办。”
管家叫来个下人,把地址给他,说:“你去扫听扫听这家的主儿。”下人转身就去扫听了。
到了黑晌儿,下人才回来,见到管家后说:“那主家是安清会的头子刘文海。”
管家愣了一下,转身就进书房告诉夏先生,夏先生“哦”了一声说:“那就让他们另请高明吧。”管家欲言又止,夏先生却摆了摆手,接着看书了。
第二天早上,管家只好打发下人去了趟刘家,以夏先生身子骨不舒服为由,把这事儿给辞了。
劉文海得知后,一脸愠怒,吩咐跑腿儿的:“你拿着我的帖子,再跑一趟!”跑腿儿的来到夏家,见着管家说:“这是我们二爷的帖子,你们好好瞅瞅。二爷说了,明儿来不来,让姓夏的自个儿掂量着办!”说完,他屁股一抬走了。
管家明白这帖子的分量,忙把原话转告了夏先生。夏先生接过帖子瞄了一眼,随手就扔进了垃圾筐:“怕嘛?甭理他!”
刘文海是卫里有名的混混儿,自打天津卫沦陷后,就傍上了日本人的大腿,明里是安清会的副会长,暗里却是便衣队的头儿,谁敢得罪啊?为这事儿,管家的心一直悬着,直到俩月过后,没见人来找碴儿,这才落停了。
诬陷
这天黑晌儿,夏家忽然来了俩生人,一大个儿,一矬子,故意露出别在后腰的撸子,说是要找夏先生。
见了面,大个儿把撸子往茶几上一搁,直截了当地说:“夏先生,我俩是抗日锄奸团的,有件事儿想请您帮忙。”夏先生打量了俩人几眼,不动声色地说:“帮嘛忙?”
大个儿回答说:“您是咱天津卫有名的书法家。想请您写几个字,号召卫里的老少爷们齐心协力锄奸抗日!”夏先生听后,问:“想让我写嘛字啊?”
一旁的矬子连忙回答说:“只要是抗日的就行!”夏先生点了点头,让俩人稍等片刻,离开客厅进了书房。
很快,夏先生就拿来一幅写好的字。俩人一瞅,是草书“还我河山”,倍儿满意。大个儿拿出两百大洋酬谢,却被夏先生拦住了:“钱就免了吧。”
第三天半夜,突然冒出一帮便衣队的人,砸开夏家门楼后,闯了进来。一个矮胖子指名道姓找夏先生,夏先生起床走出屋外说:“找我嘛事啊?”矮胖子忽然手一挥:“带走!”
到了日租界一处公寓,矮胖子开审夏先生:“知道为嘛要抓你吗?”夏先生摇了摇头。矮胖子皮笑肉不笑地说:“那我就给你提个醒儿。把那俩主儿带进来!”
不一会儿,四个便衣押着俩人推门而入。夏先生认出眼前鼻青脸肿的人,正是那晚前来求字的矬子和大个儿,心里立马就明白了一大半。
矮胖子笑眯眯地问:“认识这俩反日分子吗?”
夏先生摇头回答:“不认识。几天前,他们倒是找我求过字。”矮胖子追问:“你给写了吗?”夏先生一口否认:“没有。”
矮胖子冷笑一声:“把那幅字拿来!”一个便衣立马拿出了字,指着“还我河山”质问夏先生:“这白纸黑字就摆在这儿,赖得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