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宦官
可怎么向王继恩交代呢?他灵机一动,任命其为宣政使,并告诉王继恩,这个官职特意为他而设,职权同宣徽使一样。王继恩很满意,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如此!
一晃,宋太宗即位已经21个年头。他的病情越来越重,眼看就要不行了。他在位一天,王继恩可以享受一天的富贵;可宋太宗驾崩之后呢?一朝天子一朝臣,宋太宗选定的太子是赵元侃。本来,就算是赵元侃即位,只要谨守本分,王继恩也可以安享晚年。可是久享权势乐趣的王继恩决不能忍受失势后无人问津的落寞。
自己21年的富贵,是借助拥立太宗为王之势;要想延续富贵,就必须再次拥立新君。太子登基名正言顺,没有他王继恩的功劳;可若是其他王爷即位,一切就不同了。
在诸多皇子之中,宋太宗对赵元佐感情最为特殊。赵元佐本是嫡长子,是宋太宗最满意的继承人。可他生性善良,对宋太宗打压叔叔秦王赵廷美非常不满。太宗要整死赵廷美的时候,满朝大臣都不敢出声,唯独赵元佐一力营救,惹得太宗下旨痛斥。赵元佐内心忧愤,放火焚宫,获救后被幽禁多年。
宋太宗晚年,最不能安心的就是对长子过于冷漠。无论怎样埋怨儿子不理解自己,赵元佐毕竟是嫡长子,本性善良,处事果决,是最优秀的帝王继承人。
王继恩多次暗示宋太宗,应该恢复赵元佐的王位,立其为太子。宋太宗很是动心。可寇准的一番话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选太子,不必听从后宫妃嫔和宦官的意见,唯有乾纲独断。宋太宗明白寇准在暗示什么。李皇后和王继恩都支持赵元佐,他们是为了富贵而已。于是,宋太宗继续幽禁了赵元佐。
公元997年三月,宋太宗病危。王继恩积极行动,不但联络了李皇后,还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三位大人物结盟:李皇后坐镇皇宫,胡旦拟写即位诏书,李昌龄搞定朝中大臣,李继勋弹压朝堂,自己负责宫廷安全。万事俱备,第二次拥立大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可是,一个小小的破绽让一贯马虎的宰相吕端警觉起来:太宗已危在旦夕,其左右只有王继恩和李皇后,却不见太子元侃。吕端立刻明白,一旦宋太宗驾崩,王继恩必然关闭宫门,之后一切就要听凭李皇后和王继恩摆布了。吕端急忙在自己的板笏上写了“病危”二字,命随从即刻出宫,召太子入宫。
王继恩发现了吕端的小动作,明白大事不好。就在此时,宋太宗驾崩。王继恩和李皇后秘密商议了一番,来到中书省告诉吕端,皇后请其前往皇后宫议事。
吕端更加明白,必然是王继恩怂恿李皇后,想扣押自己。吕端说官家病危时曾留下遗诏,请王继恩随自己一起前往秘书阁,调出那份密诏。王继恩大惊,连忙来到秘书阁,抢先进去到处翻查,想找到并毁掉那份密诏。吕端微微一笑,转身就把大门给锁上了。
李皇后到处也找不到王继恩,正在慌乱之际,吕端独自来到皇后寝宫。李皇后很高兴:肯定是王继恩要挟吕端成功,不然吕端不可能活着来到自己面前。谁知,吕端说:“先帝去世,应该按照先帝的命令拥立太子。”李皇后蒙了,这才发现,王继恩迟迟没有回来的原因。
随即,太子带兵进宫,王继恩的所有手下都被控制了起来。
王继恩走出秘书阁之后,发现大势已去。以他的智慧,应该明白自己再无回天之力。可他找到知制诰胡旦,请他为自己写一篇赞颂新君、支持新君的奏章。胡旦也知道密谋失败,同样心存侥幸,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谁料,奏章呈上之后,竟如石沉大海。
宋真宗即位之后,很快就知道了王继恩的阴谋,只是事务繁忙,因此一直隐忍。
四月,宋真宗尊李皇后为皇太后,殿前指挥使李继勋加封为使相兼陈州节度使,从而解除了王继恩一党的兵权。五月,太宗的丧事结束,宋真宗开始收拾王继恩一党:首先借吕端的手,让御史弹劾参知政事李昌龄为官庸碌、贪婪残暴,罢黜为地方官员;后以谄媚阿谀新君的名义,罢黜胡旦知制诰的官职,流放地方监管。王继恩被贬到均州(今湖北丹江口)。
王继恩在均州一呆就是两年。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经营多年的庞大关系网会一朝破裂。李昌龄、胡旦虽然被贬,可李继勋还在位,尤其还有李太后。只要她在,必然会安排自己重回皇宫。自己只要耐心等待,一切苦难都会过去。
只是他不知道,李太后的日子也非常不好过。李太后被赶出中宫,憋屈地生活了好几年,还是宰相们实在看不下去,才提请皇帝应该开始修建太后殿了。宋真宗存心刁难,拨款总是不及时。李太后入住新殿后,不到两年就去世了。
宋真宗可以忍受李太后寿终正寝,却不能接受王继恩逍遥。罢黜王继恩不到半年,新诏书就到了:王继恩品行奸邪,勾结李昌龄等人买官卖官,祸乱朝政,擅自泄露宫闱密事。王继恩所有官职被一撸到底,由当地官员严加看管。
可王继恩的党羽实在太多,王继恩掌控皇宫前后40年,手中掌握着无数官员的秘密。宋真宗思前想后,再次下诏,所有曾经和王继恩有书信往来、人情交往的官员,全部不予追究。宋真宗再提王继恩议罪一事,很快众人就達成了一致:王继恩应当赐死!
王继恩绝望了。离开皇宫两年后,王继恩死在被贬的小房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