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 七果小故事

司马光为什么给范雎“差评”

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大师对范雎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呢?
 
范雎出道之前的经历,称得上坎坷。他虽能言善辩,怎奈家境贫困,只能在魏国大夫须贾手下混饭吃。一次,他随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他口才很好,便送给他金十斤及牛、酒等物,范雎没敢接受。但须贾认为,范雎一定是向齐国透露了魏国的秘密,才会得此重赏。于是,他向魏国相国魏齐作了报告。魏齐大怒,命人将范雎抓来,打了个半死。最终,范雎装死逃了出来,并设法来到了秦国。
 
当时的秦国,主政的是宣太后与穰侯魏冉,秦昭襄王并没有什么实权。范雎初到王宫,正好遇见昭襄王。宦官呵斥:“大王来了!”范雎却回答:“秦国哪有什么大王,只有太后、穰侯。”昭襄王听出话中有话,便将他引入内室。范雎担心周围有太后与魏冉的耳目,没有直言,而仅仅献上“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昭襄王见他说的有道理,便任命他为客卿,一同谋划军事。
 
过了一段时间,范雎见昭襄王已经非常信任他了,才趁机说:我担心大王死后,拥有秦国的可能不是您的子孙了。一席话,说得昭襄王连连称是。经过精心谋划,昭襄王发动宫廷政变,废掉了太后,将魏冉等“四贵”逐出关外,收回了朝廷大权。范雎因此被任命为丞相,封为应侯。
 
就一个谋士而言,范雎劝说昭襄王夺回权力,无可厚非;相反,还体现了他的政治才干。但问题是,范雎这么做的目的,是想取魏冉而代之。更何况,昭襄王是在宣太后和魏冉的帮助下才成为君主的,秦国也在宣太后和魏冉的治理下日益强大。魏冉虽然擅权,但对昭襄王还是忠心耿耿的。范雎为了一己私利,挑拨昭襄王废掉太后和魏冉,用心未免过于险恶,手段未免过于毒辣。
 
范雎掌握秦国大权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报仇。恰好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故意穿得破破烂烂的去见须贾。须贾不知道他已是秦国的丞相,见他还活着,大为吃惊,但念在故旧之情,不仅留他吃饭,还送了一件棉袍。范雎恢复身份召见须贾,对他说:我今天之所以没有杀你,就是看在你送我棉袍,还有故人之意的份上。你回去对魏王说,赶紧把魏齐的头送来,不然我就血洗魏国的都城大梁。须贾回到魏国后,将范雎的话告诉魏齐。魏齐无奈,只好逃往赵国,躲在平原君赵胜家里。长平之战后,秦国借机扣押平原君,要赵国交出魏齐。魏齐走投无路,被迫自杀。
 
平心而论,范雎与那些只会空谈的舌辩之士不同,不仅肚里有才学,而且胸中有韬略。长平一战,就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用反间计使赵国撤掉老将廉颇,换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秦军在名将白起的指挥下,在长平全歼对手。但是,范雎担心白起会取代自己,竟又向昭襄王进谗言,导致白起被迫自杀。之后,他推荐郑安平率军继续进攻赵国,但郑安平兵败投降。
 
按照当时秦国的法律,如果被推荐的人犯罪,推荐者也要受到连坐。尽管昭襄王没有因郑安平等人的事情追究范雎,但范雎自感岌岌可危。关键时刻,他听从他人建议,辞去了丞相的职务,因此而得以善终。这也算是对他有自知之明的回报吧。
 
司马光对范雎作出“差评”,其实正印证了他在《资治通鉴》开篇就提出的观点: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再有才干的人,如果品德有亏,即便得意于一时,也不能表率于一世。
发布时间:2020-05-14 关注: 来源:七果小故事
故事会热点
  • 水管王
  • 水管王
  • 二十年前老王移民加拿大,先在洋人公司干了几年,从事水管工程安装和维修。后来自立门户,公司就取名“水管王”,还雇了几个人,生意做了十多年,有口皆碑。
  • 关注:1550
  • 跑灯花
  • 跑灯花
  • 1937年7月30日,日军沿大沽口北上,占领天津卫。1938年1月17日,潘粤桂在日军军部的扶持下,就任“伪天津特别市”的市长。潘粤桂素知这天津码头,江湖水深。
  • 关注:293
  • 孙家栋的身边事
  • 孙家栋的身边事
  • 要说孙家栋工作上的种种业绩,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今天我们就说点特别的,说说他的身边事他的生活和家庭。
  • 关注:155
  • 拜把兄弟
  • 拜把兄弟
  • 华洋公司总经理赵华洋自觉来日不多了。赵华洋自幼就有先天性心脏病,再加上搞企业几十年疲于奔波,等到病倒时才知道,一切都已经晚了。
  • 关注:142
  • 金子岛
  • 金子岛
  • 暴风雨之夜,打鱼小伙儿的船漂流到一个无人海岛,岛上遍地都是金珠!听说了这个故事的人,都对神秘的“金子岛”垂涎三尺,想要分一杯羹,可他们不知道
  • 关注:123
回顶部七果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