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红桧木梁
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廷刚在临安建都,皇帝赵构就要大兴土木,修建一座支撑门面的金銮殿。
“工部侍造”施览官职低微,无权反对,他眼珠一转,禀报皇帝说独缺十多根五丈高的梁柱,没有合适的梁柱,这金銮殿还是没法盖啊!
没过几天,涂州的地方官为了取悦天子,竟送来了12根红桧木梁柱,施览望着这堆珍贵的梁柱正寻思着,忽听差官禀报,说是外面有一个出家人求见。施览想,我平时和僧人并无来往,他找我为了何事呢?施览让那和尚进来,一问,才知他就是普兴寺的方丈苦修老和尚,这12根梁柱原本是普兴寺中准备盖大殿用的,前几天苦修正好外出化缘,想不到地方官乘他不在寺中,强行将木料弄到了京城,苦修这才一路追了过来。
施览原以为老和尚是上门讨木料的,却不料苦修捋了一把花白的胡子,说道:“大人您有所不知,这些木料可都是有问题的啊!”
施览听说这红桧木梁有问题,心中暗喜,忙问原因,苦修说,这些梁木的两端都被加工得一样粗细,现在竟然分不清木料的大头和小头,人都说十年长柳、百年成楠、千年为桧,想用红桧木当梁柱,必须知道木梁哪端是大头、哪端是小头,也就是说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必须根部立地,木梢顶梁,绝不能给颠倒了,否则在风水上就是犯忌了,那可是大大不吉的事啊!
第二天,施览上殿把苦修说的话一一禀报,赵构听了,心里也有些不安,他就把修金銮殿的木工头刘老三宣了上来。刘老三一听,哈哈大笑,他干了半辈子木匠,什么金丝楠、紫檀、花梨,都用了个遍,他就不信会在红桧木面前栽跟斗,于是就胸有成竹地拿起铁尺,去量木梁两端年轮的间距,因为他知道,树根部的年轮总比树梢部的年轮间距要宽一些,这样就可以判断哪端是大头、哪端是小头。可刘老三用尺一量,那冷汗就下来了:那红桧木的两端都极为致密,都生有七八百道密密的年轮,都紧紧地挤到了一起,哪有什么间距啊!
赵构见刘老三无法区分,忙问满朝的文武百官:“众卿可有什么好主意?”文武百官们七嘴八舌地争论了老半天,把赵构的脑袋都吵大了,也没弄出个结论来。施览见时机到了,正要上前劝说赵构放弃修建金銮殿的念头,哪承想赵构一拍龙案,顿时大发龙威,喝令先将刘老三下狱,然后传下口谕,命施览在三天内必须想出个解决的办法,否则就要拿他治罪。
PART。2沉水断木
施览回到家里,苦思冥想,后来在一本《唐太宗本纪》中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第二天一大早,施览上殿,他先给赵构皇帝讲了个唐太宗三难吐蕃使者的典故:吐藩的使者想迎文成公主进藏,可是唐太宗出了三道难题,其中有一道就是拿一根削得两端一样粗的木棍,叫他们分清大小头。聪明的吐蕃使者把木棍放到了水里,沉下去的一头就是树的根部,是大头;翘起的一头就是树梢,是小头,因为不管怎么说,根部都会比树梢那头重一些啊!
高宗皇帝一听有理,急忙命人去试,正好殿旁有个很大很深的养鱼池,工匠们便抬来一根木梁,丢到了水里,可这红桧木自身太重了,入水后,竟直接沉到了池底的淤泥里,根本没法分辨,唉,古书上传下来的招儿也并不好使啊!
施览见这沉水断木的法儿也不好使,便借机劝说道:“万岁,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这也许就是天意啊,我看这金銮殿还是不要修了吧,富国强兵才是最紧要的事情啊!”
赵构一听,气得把龙案拍得山响,施览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工部侍造,从五品的官职,竟敢在金銮殿上胡说八道,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啊!施览被赵构下旨抓进了天牢,明天正午三刻,城隍庙前开刀问斩。
苦修和尚正在临安化缘呢,听说施览大人被关了起来,急忙用银子买通了狱卒,来到天牢,见施览披枷戴锁,苦修忍不住老泪直流,施大人可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啊!他看着施览,低声说道:“大人,老僧自有分辨那红桧木大小头的方法呀!”
施览听完大吃一惊,“扑通”一声,跪倒在苦修面前,央求道:“大师,您可千万要保密啊……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强兵复国,总想劳民伤财,盖一座富丽堂皇的金銮殿能有什么用,老百姓盼的是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啊!”
苦修也是连连点头,可是不拿出个办法,明天施大人的脑袋就得搬家了。苦修双手合十,说:“施大人,老僧自有主张,您就放心吧!”苦修和尚说完,含着眼泪离开了天牢。
发布时间:2020-10-12 关注: 来源:七果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