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村民们都躲到了罗霄山上,一双双惊恐、焦虑的眼睛,将目光投向山脚下的田野和村庄。
罗霄山海拔并不高,山势呈环状绵延,恰好将小山村揽在怀中。这也导致小山村的偏远和交通不便,但也正因为罗霄山的环围而卫,当大山外面的世界硝烟四起时,小山村的村民们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虽过得清贫,却也安宁。
两天前,一支在淮海战役中被击溃的国民党残军部队,慌不择路地逃进了罗霄山下的这个小山村。他们还没来得及喘气,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某部独立营就追击而至,将小山村团团围住,他们的战斗目标是歼灭这支残军部队。
国民党残军退无可退,他们是国民党军嫡系部队,没人敢提投降二字,他们只能困兽犹斗、拼死相抗。
双方的短兵相接打得很艰苦,丁营长预计三个小时结束的歼灭战,结果打了五个小时还没打下来。负责正面主攻的二连连长老于急红了眼,他请示丁营长:“咱们用迫击炮轰他娘的。”
丁营长在前沿阵地上举着望远镜,朝村里看了一会儿,口气坚定地说:“不许开炮,绝不能毁了老乡的房子!”
“那咋办?”老于不断摩拳擦掌,劲儿却没地方使。
“村子西面有片开阔地,咱们开个口子,放他们出来,再伺机歼灭。”丁营长说。
口子一开,占据村子的国民党残军蜂拥而出,争先恐后地往开阔地带跑。他们刚出村子,二连连长老于就率部堵住了村口,封住了残军的退路。
战斗再度打响。残军被前后夹击,双方都明白,暴露在开阔地上的这支残军,已成了刀俎下的鱼肉,被歼灭是迟早的事。
然而,战斗刚打响,村里突然窜出了六只山羊,估计是受了枪炮的惊吓,从隐藏处跑出来,一头扎进了剑拔弩张的战场,光打圈,并不往远处跑。
子弹是不长眼睛的,如果继续打下去,这六只山羊将一个活口也不会剩下。
山羊窜出来后,丁营长立即下令停火。他亲自拿着扩音喇叭,对国民党残军喊话:“为了老乡们的山羊,我们可以放你们一马,你们自己选个方向逃跑。谁要是开枪打死或打伤一只山羊,我对你们绝不会手软,要你们以血偿还!”
残军的几个军官经过一番商量后提出了条件:往罗霄山上跑。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跑出了罗霄山,解放军仍会对他们穷追猛打,如果跑进山林茂密的罗霄山,或许还有一条活路。
丁营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老于不甘心地说:“让他们逃上山,几乎没有歼灭的可能了。”
但丁营长没理会他,命令已下,就不能再更改。
国民党残军开始往山上跑,不久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刚爬到半山腰的国民党残军,竟然纷纷掉头,往山下跑。到了山脚下,他们向解放军举起了白旗,正式投降。
原来,村民们用石头在半山腰上封堵了上山的路。有人想攀爬过去,村民们居高临下,举起石头朝他们猛砸。
领着国民党残军投降的,是一个团长。他长叹了一口气,对丁营长说:“没想到你们这么得民心,在這个偏远的穷山村,村民们都支持你们。”
丁营长心里明白,这个山村,过去从来没有红色部队进驻过,村民们的选择,完全是自发性的。
若干年后,罗霄山中的这座小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山羊养殖致富村,村里盖起了许多小别墅,连城里人都经常开车过来度假。
这一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进了村史纪念室,在罗霄山解放战役的展板前久久伫立。讲解员告诉他:“当年,是解放军保住了小山村,也是解放军保全了村里仅有的六只种羊,现在的山羊,都是当年种羊的后代。”
听完讲解,老人嘴角露出了微笑,这微笑,是他在给几十年前的自己点赞。
那时的他,做出了一个正确的抉择。因为,他就是当年率部下投诚的那个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