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 七果小故事

洪岗岗子传奇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挥戈西征,在宁夏境内攻城克县,先后解放了豫旺、下马关及同心等城镇。红军纪律严明,尊重回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护清真寺,帮助建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洪老太爷获悉后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敬佩,认为红军真正是顺应民心的队伍,是穷人的军队。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天洪老太爷做了一个梦,梦见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光芒四射,鲜艳无比。第二天就有消息说红军从东面过来了。洪老太爷不由欣慰地感慨:他梦中普照大地的太阳无疑就是红军,共产党将来必得天下。  
为了团结宗教上层人士,广泛发动群众,1936年7月,红十五军团先后派侦察科长聂秉和与小童等前往洪岗岗子与洪老太爷接洽,却被马鸿逵驻兵特务获知。一天,联络员前脚才进门,后脚特务便尾随而至。情急之下,洪老太爷把联络员藏在自己的静房里。特务亲眼见着红军联络员走进洪老太爷家,把洪府里里外外搜了个遍,就剩下静房了,特务望而却步。因静房是广大教民心目中的圣地、禁地,为万全之计,特务将洪府严密监视起来。红军联络员在静房里藏了七天七夜,给洪老太爷讲解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红军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主张。洪老太爷深表赞同和拥护。为了对付特务的监控,洪老太爷有意在洪岗岗子举行了盛大的阿訇穿衣仪式,通知四乡八坊的教下都来参加穿衣典礼。洪岗岗子一时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趁着热闹、混乱之际,洪老太爷把联络员装扮成阿訇模样,派人送出了洪岗岗子。  
在红军驻扎同心的日子里,洪老太爷始终同红军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利用各种机会向教民宣传红军的主张,要教下为红军送粮送草,支援红军,参加红军。1936年10月下旬,西征红军请求洪老太爷给马鸿宾做工作,要马鸿宾在其防区避战让路,洪老太爷欣然接受。在洪老太爷的帮助下,红二、四方面军和前往会宁迎接的红一方面军没费一枪一弹,顺利会聚同心城。  
值得一说的是,洪老太爷以“办教门不宜掺和政治”为由,多次谢绝了马鸿逵、马鸿宾邀请其到宁夏省府做官的请求,却同情、支持处于低潮中的红军和中国革命。这种鲜明的态度和立场,充分体现了洪老太爷爱国爱教、以民族的振兴为己任的高风亮节。时隔半个世纪,老红军、开国女上校、原总后勤部卫生部顾问陈真仁,在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深情地回忆道:“当年我们西征到同心,得到洪教主的很大帮助,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给予革命极大支持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为了感谢洪老太爷热爱人民、拥护红军的行为,红十五军团政委程子华、敌工部部长唐天际、回民独立师师长马青年等亲率数十人,给洪老太爷送来一幅丈余长的红绸大锦幛、一百五十只羊和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委员的聘任书(后混杂在地契中烧毁)。锦幛题款为“寿林回族大教主法正”,中间是“爱民如天”四个大字,落款是“汉族同胞程宗受(程子华化名)、唐天际敬赠”(唐天际墨迹)。洪老太爷以回族佳肴炒羊羔肉和蒸花卷盛情款待了红军指战员,临别时每人赠送银元三块,并真诚地鼓励他们说:“红军是仁义之师,是顺乎民心的队伍,将来有你们的江山。”  
洪老太爷收到红军的礼物后内心非常激动,也赶做了一面绿色杭缎锦幛,想起他那个吉祥的梦,亲笔用阿文书写“太阳之光普照大地”几个大字,寓意红军好比太阳的光辉,要照亮各个地方。同时,给红军送去两箱蜡烛,意即共产党和红军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光明。  
洪老太爷临终前,再三叮嘱家人:“家中匾幛很多,唯独红军送的锦幛是贵重中贵重之物,要妥善保存。”洪清国遵照父命,将锦幛精心保管。直到1949年解放,作为珍贵文物献给了宁夏人民政府。(现存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洪老太爷结合自己青少年时期颠沛流离的苦难经历,深感没有文化是回族遭人蔑视、备受欺凌的主要原因。为改变回族受教育程度过低的面貌,洪老太爷晚年致力于兴办教育。他尝试在洪岗岗子开设了经汉识字启蒙班,招收当地回族儿童学习教门常识和《三字经》等汉文基础读本。随着教门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洪老太爷带头捐资,号召教民集资办经堂教育,在宁夏海原清真大寺、海原西关寺、同心北大寺、甘肃靖远东关寺、兰州徐家湾拱北清真寺等寺坊开设经堂,广招满拉,亲自授课,为改变甘宁两省经学人才匮乏的局面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提升当地回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洪老太爷又着手筹办新式学校。他给教下解释说,回族孩子不学习汉文化,回汉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困难,实际上是孤立了回族自己。只是创办学校的夙愿在他有生之年没有得以实现。1939年,在洪老太爷归真后的第三年,马鸿宾和曾任国民党宁夏省府参议、平罗县和豫旺县县长的周生祯等人继承洪老太爷的遗志,在洪岗岗子东十余里的榆树台村,建立了以洪老太爷的字“海如”命名的“私立海如完全小学”。马鸿宾任名誉董事长,周生祯任董事长,首任校长为开明知识分子李士林(建国后同心县第一任教育科长)。  
私立海如完全小学当年招生一百一十九人,至1966年迁址,共毕业一千多名学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不少学生解放后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县及乡镇领导职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洪老太爷的后人又出资兴建了同心县海如女子中学,这所学校是同心县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优、办学水平最高的初级中学。  
1937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洪老太爷安然归真。洪老太爷归真后,教下在洪岗岗子修建拱北,将他安葬于正亭,以为纪念。今天的拱北几经翻建,增加了包括清真寺、中阿学校、诵经阁、纪念碑公墓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群。洪岗岗子拱北既是洪门的宗教活动中心,又是虎夫耶门宦爱国爱教的标志和象征。  
时至今日,每逢洪老太爷纪念日前,每天均有万余人从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云南、河南等地赶往洪岗岗子上坟。人们敬仰洪老太爷,不单单是因为他为教门作出了贡献,更因为他为了民族的振兴乃至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
发布时间:2021-01-28 关注: 来源:七果小故事
传奇故事热点
  • 洪岗岗子传奇
  • 洪岗岗子传奇
  • 宁夏同心县西北有个叫洪岗岗子的村子,按说是个绝对的弹丸之地。可就是这块一点儿都不起眼的还有些荒凉的地方,却叫中国,甚至国外的人们向往。 每年的农历七月中下旬一周
  • 关注:195
  • 格格的陪嫁
  • 格格的陪嫁
  • 东兴县城往西北一点,有个屯子叫二家子。最早只有沙、郝两户人家。他们从更西的蒙古草原来到这个地方安家。再往前追溯,沙姓、郝姓两对夫妻都是清朝格格的陪嫁。他们说一口京片子
  • 关注:92
  • 古屋木乃伊诅咒
  • 古屋木乃伊诅咒
  • 中世纪的欧洲人在建造房屋的时候,习惯将一只活猫放入房屋的墙壁中,据说,这样能够抵御坏运气和巫婆的诅咒,甚至死神的降临。
  • 关注:74
  • 复仇的代价
  • 复仇的代价
  • 海达的哥哥海运在一家公司当副总裁。这天,海运把海达叫到跟前,低声交代说:“如果有一天,我忽然被害身亡,一定是卡拉干的,你一定要为我报仇。
  • 关注:72
  • 流泪的苏菲娅
  • 流泪的苏菲娅
  • 比尔又一次吻住苏菲娅冰冷的脸,一阵奇特的电信号不受控制地在体内乱窜,莫明的冲动冲击着苏菲娅既定程序,这让苏菲娅有种莫名的兴奋与恐惧。
  • 关注:70
回顶部七果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