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路终于在三十岁生日来临前咬着牙让酝酿了近二十年的梦想成为了现实——她的书店总算开张了。
她给书店起名“汉嘉”,跟赫拉巴尔笔下那位废纸回收站的打包工同名。汉嘉热爱书籍却穷其一生都在粉碎书籍,她自信不会如汉嘉那般命苦,她相信她的书店能为这个喧嚣的世界扫出一片宁静来。在整座城市的书店都关门大吉之后,她的“汉嘉”除了养家糊口外,还得为这个心浮气躁的世界带来点美感。
苏格拉底说,美在效用,照此逻辑顺下去,书这东西,无疑是个美人儿。地痞流氓可以在厚黑学里找到方法论,少女能在言情小说里做梦,老学究能在古籍里寻到死了的青春,窝囊男可以在武侠小说里当英雄,如果《金瓶梅》在市面上流通,没准儿强奸案发率也能跟着降低。书籍如此美好,书店自然也差不到哪儿去。
书店开张半个月后,她发现苏格拉底说了句鬼话——美丽的书籍压根没有为她带来丝毫效用!店里顾客寥寥无几,蹭书的比买书的多,日均售书不足十本,收支严重赤字,进来的那点儿银两连店面租金都付不起。她极不友好地瞪着那群手捧书本席地而坐的读者,他们个个贪婪地啃书本,谁都没有心思留意她目光里的火焰。微博里又有人以嘲笑的口气吐槽中国暴发户在国外的行径——他们拿奢侈品店当菜市场,拿人民币当废纸。她先是嫌弃的一笑,立即又皱起眉头犯愁——暴发户怎么就不来我的书店转转呢?世界名牌嫌弃你们,但我的书店定拿你们当爷伺候。正想着,母亲打电话催她回家,隔壁王阿姨的外甥已经在路上了,一个小时内就到。这种生意,做不做又有什么两样?不如去见见那位有可能跟她牵手走完后半生的男人。
她起身打算收摊,恰在此时,进来了一位长相与衣着严重存在误差的人。窄额头、宽下巴、三角眼、招风耳、小而尖的鼻子、天包地的嘴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他的头部构架都近似胡来。那人上半身宽地能塞下一头牛,双腿却细如柳条,这鬼斧神工的身材,像极了被推土机毁过将要倒塌的危楼,看着都摇摇欲坠。那看上去价值不菲的西装套在他身上,有力地让“人靠衣装”成为了一条悖论。
“服务员,给我拿套贾平凹全集。”那人扯着公鸭嗓子大喊。安路在心里嘲笑,贾平凹一没作古二没封笔,哪儿来的全集?但作为老板兼服务员,她还是奉上笑脸,极其礼貌地问:“作家出版社跟十月文艺社都出过他的文集,您要哪个版本?”
那人用肥大的右手摸着同样肥大的下巴作沉思状,很快给出答案:“两个版本各来一套!”声音响彻四周,引来了一圈蹭书人的目光。周围异样的眼神仿佛给了他勇气,那双浑浊的三角眼露出来的确信,坚决地不容反驳。
安路心下好笑,莫非菩萨显灵,派了一财大气粗的哥们来拯救汉嘉书店?但作为一个自认为还算厚道的生意人,她向那人建议:“两个版本的内容差不多,只是不同的出版社在设计装帧上有点差异,买一套就够了。”
“啥?”那人一脸疑惑,“内容一样?内容一样干嘛出两个版本?苹果4S跟苹果5都是手机,你能说它俩一样?”他自认为反驳的很有道理,自鸣得意地笑了起来,“陕西的作家除了贾平凹还有谁,他们的全集各给我来一套!”
安路摆出一个灿烂但缺乏诚意的笑脸:“陕西的作家很多,您要谁的作品?”
“除了贾平凹,名气大点儿的作家,全集都给我搬一套!我今天出来专门是为了买书,得多买点儿。”说着,他拉开手提包拉链,掏出一沓尚未启封的红色人民币,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露出来的金黄色手链将此人的品味暴露的一览无余。
安路心下暗喜,管你是哪个林子飞出来的,长的就是一副欠宰的模样,我且搬书再说,拉了个推车就进库房。贾平凹、陈忠实、路遥、高建群、方英文……从一流到不入流,统统搬了出来。
“先生,您看看!”
“太少!”那人瞄了一眼推车上的书,然后瞪起三角眼在身边的书架上来回扫描,“莫言的全集也来一套!听说他很牛!”
待到莫言文集搬出来,他仰着头以命令地口吻道:“结账!”
“先生,一共两千一!”安路看着电脑计算出来的这个数字,心里乐开了花,这是书店开张以来的第一笔大生意。
“什么?”那人一脸诧异。
安路以为他是嫌贵,心里叫苦,可别说哪个不要了,搬起来很费事儿的。
“这么便宜?”那人食指塞进耳朵里挠痒痒,很是无奈的叹一口气,“看来我改天还得继续过来买书!”
“这些应该就够您看一阵子的了……”这句随口而出的话说的极其不合时宜,真正看书的人,会这么买书就怪了。
“我家书房有五十坪,空着太难看。”那人说的一点都不难为情。安路断定,他的这句话主要是为了炫耀家产。她递上货单,然后帮忙往外搬书。“先生,开一下您的后备厢……”这许多“纸做的骨头”后备箱里能不能塞下都成问题。那人却没理睬她,开了车子后门,命令她:“先往这里放!”
待到这位大客户驱车离开,安路累出了一身汗,心里一边为今日进账欢喜,一边为被搬走的书籍担忧。抬头看看牌匾,又看看店里席地而坐的一群人,买书的人不看书,看书的人不买书,呵,够讽刺!
进店收拾东西回家。进家门,王阿姨正盘腿坐在沙发上嗑瓜子,旁边坐着一位长的鬼斧神工的青年,见安路进屋,王阿姨介绍道:“安路,这是我外甥!”
安路瞪眼看了沙发上的男子两秒,表情变得僵硬——王阿姨那“长相英俊、事业有成、嗜书如命”的外甥刚刚在她的书店买了两千多块钱的书。